關鍵詞:1
報載,越廣云,47歲,南京一名普通的環衛工,每天起早貪黑掃大街。13年來,她默默獻血72次,累計獻血2.56萬毫升,相當于5個體重60公斤成年人全身的血液。(見3月8日的《現代快報》)
時下,一些城市出現了“血荒”,導致正常的手術不能按時做,老百姓生病了得不到及時治療,令人糾結。這其中雖有制度缺陷問題,更有道德信任問題。即公眾對無償獻血有誤解,認為獻血會感染,對自己身體會造成傷害;獻血是無償勞動,公民獻血的積極性不高。比厘清問題原因更必要的是,如何有針對性地給力,讓自愿無償獻血成為公益常態,使“血荒”問題迎刃而解。
而今,越廣云13年無償獻血,獻血總量達2.56萬多毫升。她用鮮血救助了多少危重病人,重新點燃了多少生命的火炬,知道的人雖不多,但她主動無償獻血的精神卻熠熠生輝,無疑為我們帶了個好頭,樹立了榜樣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,如果大家都像越廣云這樣,帶頭長期義務獻血,“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”。雖說13年來,時代在變,人們的思想在變,行為在變,但越廣云樂于貢獻、從善如流的品質從未改變,她用“血”樣的激情書寫著大愛的意義,詮釋著生命的厚度。
問題是,時下,主動獻血的多半是環衛工、農民工、師生及普遍市民,公務員主動獻血的很少。我國的公務員每年獻血,必須靠一次次的動員,無異于在下命令獻血。殊不知,《獻血法》第七條規定:國家鼓勵國家工作人員、現役軍人和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率先獻血,為樹立社會新風尚作表率。公務員不帶頭獻血,導致獻血主體缺乏,自然難以起到示范作用。這不僅要加大普德普法教育宣傳力度,提高公務員的主動獻血意識;還要從法律規章制度上為公務員主動獻血保駕護航。
而今,環衛女工越廣云起早貪黑,平時工作十分辛苦,還不忘無償獻血,且無償獻血堅持了13年;另外,她還加入江蘇省志愿者無償獻血宣傳服務隊伍,熱心奔波在無償獻血的道路。她這種博愛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詮釋生命的厚度,讓我們做公務員的感到內疚。而要動員公務員主動無償獻血,除了用榜樣的力量感召以外,還必須采取跟進措施,如建立無償獻血使用管理公示制度,落實無償獻血獎勵制度等,保護公務員主動獻血的積極性,才能真正讓無償獻血成為社會成員的公益行動。、
http://help.3g.163.com/0414/16/0309/22/BHOGLSPJ041403U2.html